Page 1 of 1

《华盛顿邮报》:在虚假新闻中坚守立场

Posted: Thu Jan 16, 2025 2:37 pm
by shukla552
你看过《华盛顿邮报》了吗?它讲述了1971 年华盛顿邮报如何刊登五角大楼文件的部分内容。(这里不需要剧透,因为你已经知道事情的结局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关于故事的爱情故事,看完它让我为自己从事的这个行业感到自豪。

电影的英雄——也是我个人的英雄之一——是华盛顿 邮报的出版商凯瑟琳·格雷厄姆。电影开始时,自从她的丈夫菲尔 1963 年去世以来,她已经独自经营报纸近 10 年了。(她的父亲,即报社的老板,几年前将报纸传给了菲尔。凯后来写道:“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父亲] 会认为我应该担任报社的重要工作。”)邮报陷入了财务困境:凯提醒我们,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价格昂贵,而且她的报纸正在与公司所有的报纸连锁店、通讯社和电视台争夺读者。结果,她要把公司上市——但她不知道,她这么做的时机非常不合适。

股票发行定于 1971 年 6 月 15 日。两天前,《纽约时报》开始 科威特数字数据 发表《五角大楼文件》的部分内容。这份关于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绝密报告由研究员丹尼尔·埃尔斯伯格一卷一卷地从兰德公司档案柜中偷偷带出,送到《纽约时报》记者尼尔·希恩手中。15 日,尼克松总统的司法部长起诉《纽约时报》,理由是发表机密文件违反了《间谍法》。联邦法官同意了。

寻找机会


《华盛顿邮报》主编本·布拉德利看到了一个机会:如果他的记者能找到艾尔斯伯格并拿到文件的副本,他们就可以接手《纽约时报》的案子。但是,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了,而《纽约时报》在最高法院的上诉失败,那么该报的 IPO 几乎肯定会遭遇重创;更重要的是,布拉德利可能会被判入狱。凯瑟琳也可能被判入狱。选择权在她手中——她会选择什么呢?

正如我所说,这里没有剧透。我们都知道凯选择发表文章,《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在最高法院赢得了诉讼,五角大楼文件的发表最终帮助结束了越南战争。然而,我喜欢《华盛顿邮报》的地方在于,它完美地传达了凯做出决定的巨大而可怕的压力——以及她在做出决定时一定感到多么孤独。

(当然,凯并不是孤单一人。我记得在与微软合作的初期,我们曾多次见过《华盛顿邮报》的社论版编辑梅格·格林菲尔德(Meg Greenfield),她是西雅图本地人。她在一个男性主导的世界里工作——在电影中,除了凯,她实际上是报社唯一有发言权的女性。当然,她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1978 年她获得了普利策社论写作奖——但我对梅格印象最深的是她如何能够拥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并以优雅的方式付诸实践,以便为其他人拥有坚定的信念并付诸行动铺平道路。她坚定而优雅,作为一个男人世界中的女人,她有力地完成了事情。)

尽管如此,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还是不止一次地让凯走进挤满男性的会议室和法庭,而他的镜头则停留在聚集在厚重大门外的众多女性身上。对于里面的男性来说,这些女性可能就像隐形人一样——但我们可以看到她们的面孔,听到她们的声音。她们是未来的面孔和声音。

《华盛顿邮报》的强势时刻


对我来说,《华盛顿邮报》最有感染力的部分不是凯瑟琳告诉本·布拉德利继续发表文章的场景——尽管我很喜欢凯做出最终决定的方式。她没有骄傲自大,也没有表现出愤怒;她只是说(我在这里转述了一下,但不是很多):“这不是我爸爸的报纸……这是我的。也许我需要身边的人记住这一点。”然后她简单地说:“我的决定不变,我要睡觉了。”她说这话时没有疲倦,也没有傲慢——她平静而坚定地说了这句话。

这部电影中也没有看到报纸的老式热金属印刷机在新闻付印时发出轰隆隆的声音。(不过,我要说的是,我就是喜欢这部电影中的技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预热的巨型复印机、印刷室的嘈杂声、成堆的真报纸被扔到街上,从《华盛顿邮报》记者手中被吹走,而他们则聚集在报摊周围阅读希恩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独家新闻。从我们身处数字时代的角度看,我认为我们有时会忘记我们的技术并不是唯一的技术,我们的媒体也不是唯一的媒体。当然,我们现在可以更快地讲述故事,但《华盛顿邮报》提醒我们,“更快”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好”。重要的是工作,而不是我们用来做这件事的工具。)

不,对我来说,《华盛顿邮报》最有感染力的部分是凯瑟琳从最高法院听证会回来后发现五角大楼文件登上了全国其他各大报纸头版的场景。因为她的勇气,因为她站起来为新闻自由而战,无论如何,她不再孤单——现在,她是军队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