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的是套裝禮盒款;B帳號30%賣的是單品多銷款(1+1爆款強推); C帳號30%賣的是單品爆款; 其他不重推的產品保持價格一致。 這三類的商品價格,一定都要比私域的「價格高」。 為什麼? 因為成本。 ,一般而言,你可以藉助分播的能力拉動銷量向未知用戶引入,但很難做到超高性價比的ROI,這個才是真正的薄利多銷。 我看過比較誇張的品牌是,直播賣了好幾億,最後一算利潤不到5%,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大批量的利用達人,坑位費和佣金這兩件事加一起,其實你很難去清算ROI。 而私域就不一樣了,這些人對你的品牌有認知甚至有過購買,在這類人群裡,你的轉化成本幾乎除了折扣和日常運營的人工費用,沒有更多,買多的賺多,你當然要考慮如何賺更多。 所以邏輯大抵是: 網店>達人>自播>私域這
裡面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達人分銷板塊,一方面要請靠譜的達人,要簽價 馬耳他 電話號碼資源 格合約。 我之前某美妝客戶,做VC類產品的,他們沒有簽約讓幾個百萬級的網紅去做分播,達人的坑位費大概是20%。 當晚,在具體直播執行過程中,主播DM(代稱)單品自己給了15塊錢優惠(購買截圖發紅包),導致相同商品,其他主播賣不出,都上DM的直播間購買,一晚銷量7000+。 事後被該美妝客戶發現,雙方開撕。 DM:我送我粉絲福利,跟你有什麼關係? 品牌:我
給你坑位費了,你這讓別的主播怎麼賣? DM:反正沒讓你多花錢品牌:我服了,我還給其他坑位費主播全網最低了DM:跟我沒關係這就是典型的主播啥也不懂,就考慮自己,把品牌方的價格打亂套了。 試問,從來沒出現的「底線價格」出現,以後正價商品怎麼賣? 試問,品牌跟其他主播簽了“最低”,以後怎麼合作? 嗯。 找懂法的主播比較好。 另一方面,要綜合評估坑位費到底值不值得,能為你帶來什麼,對一般小品牌而言,較為建議僅分傭,對需要額外背書和品牌力量的企業而言,建議有1 -3個超級頭部KOL做銷貨,這裡的超級頭部代表了有一定權威地位、一定名譽地位的人,不代表粉絲流量。 最後,分享一個小案例,每貴10塊錢,用戶能得到什麼? 為什麼要糾結通路價格,因為通路價格代表了用戶的期待預期,我們從產品和通路兩個方面,給大家分享一條「溢價」邏輯鏈。 端午節買粽子,你會發現通路價格每貴“10塊”,就能解決一個問題。 dy:40禮盒pdd:50禮盒,解決預售問題